和讯网 2016-04-28 11:38
和讯网消息 4月28日,据彭博报道,处于煤炭以及金属与矿业这两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,今年2至4季度累计债券到期规模超7600亿元,为记录最高,较去年同期增34%。分析认为,信用债集中到期,市场流动性压力就比较大,信用违约事件可能集中爆发。
报道称,整体债券市场年内的到期规模将攀升至顶峰,从本季度开始将面临连续三个季度的最高到期规模,总量将达到4.12万亿元人民币,较去年同期增长23%。
海通证券(600837)姜超日前称,信用违约频发将推升信用利差,企业融资成本易升难降。违约风险增大将推高企业借新还旧的成本,或导致再融资受阻,甚至可能形成“违约风险增大-再融资受阻-经济回落-违约风险进一步增大”的恶性循环。
他还分析称,中低评级债券到期偿还量从2015年第4季度开始大幅上升,而也正是自那时起,山水水泥等一系列违约事件不断冲击市场神经。中低评级债券到期量仍处于上升趋势,并将于2016年第3季度达到高峰。随着去产能的推进和低评级债券的大量到期,预计会有更多违约事件浮出水面,违约将呈常态化。
报道称,各类投资债券的金融机构近期工作的主题之一,就是尽早抛出可能违约的债券,以免“踩雷”。
据路透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4月以来已有逾70家发行人取消或推迟各类债券发行,原因多为“市场波动较大”、“认购不足”,涉及规模达687.9亿元。
信用违约除了引发信用风险,还将提升流动性风险。多家券商表示,企业债违约频发导致再融资受限,对债务庞氏而言,这或加速债务杠杆崩塌,过剩行业等主体暴露庞氏杠杆只是时间问题,预期违约加剧。流动性压力或进一步传导,后续货币政策特别关键。